西方语言学院
 
学校首页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
 
 学校首页  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学科建设  专业建设  大学外语  党建工作  学团园地  招生就业 

“细雨之声·红韵沁乡”——西方语言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(四)

2025年07月07日 17:32  点击:[]

“细雨之声·红韵沁乡”——西方语言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(四)

7月6日,“细雨之声·红韵沁乡”志愿服务队走进横道河子镇中心学校开展支教活动。活动以宪法普法与非遗花灯两门公开课为核心,将现代法治精神与传统工艺文化相融合,同时开设防诈骗课程和趣味英语课堂,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。

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,团队成员张缘开展了防诈骗课程。详细介绍常见的诈骗手段,如网络诈骗、电话诈骗等,并教给孩子们识别和防范诈骗的方法。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问答,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防诈骗技巧,提升自我保护能力。

趣味英语课堂上,团队成员陈佳琪结合乡村孩子的特点,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,通过水果盲盒和水果转盘的形式,激发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。孩子们踊跃参与互动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勇敢开口说英语,让孩子们在欢快氛围中感受英语魅力,激发语言学习兴趣。

在宪法宣传课堂上,团队成员秦诗琪化身为亲切的知识使者。考虑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,她用生动活泼、通俗易懂的语言,深入浅出地讲解宪法的核心要义。从公民的基本权利,像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、言论自由的权利,到义务层面,如遵守法律法规等,让孩子们明白宪法与生活息息相关。

在非遗花灯的世界里,团队成员吕可心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奇妙的传统文化之旅。她先是耐心细致地介绍非遗花灯的悠久历史,让孩子们了解到花灯不仅仅是照明工具,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瑰宝。紧接着,便是充满乐趣的花灯制作环节,当一盏盏花灯做好后,孩子们举着成果互相展示,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。

经过一日的充实的志愿活动,队员们在传授知识的发展中收获成长,同学代表以质朴的文字,分享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。

“细雨之声·红韵之乡”志愿服务队队员---吕可心

暮色漫过山脊时,横道小学的教室里亮起星星点点的光。孩子们手中的塑料瓶花灯在气球的映衬下泛着温柔光晕,恍若银河坠入人间,将古老的灯火传说酿成了触手可及的浪漫。这场用废旧材料编织的文化之旅,在稚嫩的掌心悄然绽放。

课堂伊始,我展开泛黄的古籍画卷,讲述汉代宫女执灯祈福的故事,又轻轻举起改造后的塑料瓶花灯:"千年前的灯火藏在竹篾与丝绸里,今天,我们要用智慧赋予废品新的生命。"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起来,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,将洗净的塑料瓶裁剪成波浪形花瓣,套上彩色气球当作透光的灯罩。麻绳缠绕瓶身时,他们歪着头模仿传统灯笼的纹路,有人还在气球上画下玉兔捣药的图案,笑着说要把中秋的月光装进花灯里。

当第一盏花灯亮起,橘色的光透过半透明的气球晕染开来,映着孩子们红扑扑的脸颊。这些承载着环保理念与文化记忆的手工灯,既是对古人智慧的致敬,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。原来传统文化从未远离,只要用心探索,一只塑料瓶、一方气球,便能串联起跨越千年的灯火长明。

“细雨之声·红韵之乡”志愿服务队队员---秦诗淇

参与牡丹江师范学院西方语言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,是我大学生活浓墨重彩的一笔,让我在基层大地上,触摸责任温度,收获成长馈赠。

踏入横道河子七里地村,我迅速切换身份,化身 “乡村建设者”。与伙伴们并肩作战,弯腰捡拾垃圾、专注整治道路旁、河道边的杂乱。当汗水湿透衣背,看到原本堆满杂物的角落变得清爽整洁,村民路过时投来的认可目光,让我切实领悟 “爱护环境” 不只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,而是需要躬身践行的责任。这一方乡村天地,也因我们的行动,多了几分清新模样,更让守护美好家园的信念,在我心底扎得更深。

给村里小学生讲解宪法知识的过程,满是触动与成长。深知法条枯燥,我便绞尽脑汁,把生硬内容转化成校园生活里的小故事 —— 从保护受教育权利,到维护校园秩序,一点点拆解、讲述。站在讲台,望着孩子们亮晶晶的求知眼神,看着他们踊跃举手、叽叽喳喳提问,我明白,自己不再是简单的 “授课者”,而是一颗法治种子的播种人。盼着这些种子,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根,未来长成守护法治乡村的参天大树。

实践期间,参观村里红色遗址的经历,更是一场精神洗礼。聆听先辈们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,那些烽火岁月里的担当,跨越时空,重重叩击我的心。先辈们为家国赴汤蹈火,如今我们以青春力量服务基层,正是对这份精神的传承接力。我愈发懂得,“责任” 二字,分量沉甸甸,却也因担当而闪耀。

这次 “三下乡”,是我走出校园温室的试炼场。我用行动践行青春使命,也在基层的泥土里,汲取成长养分。未来,我会带着这份热忱与担当,继续奔赴更多基层之约,让所学化作光与热,照亮服务之路,让青春在一次次奉献中,绽放更耀眼的光彩。

此次支教活动,不仅为横道河子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希望与梦想的种子。“细雨之声·红韵沁乡”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担当与奉献,未来,我们也将继续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,书写更多温暖与美好的篇章。

上一条:“细雨之声·红韵沁乡”——西方语言学院志愿服务队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总结 下一条:“细雨之声·红韵沁乡”——西方语言学院志愿服务队出征仪式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(一)

关闭

牡丹江师范西方语言学院  地址:牡丹江师范学院
邮编:157012